《皇后雅量》是一本非常好看的小说,作者为,主要讲述了宋靖英李翊的故事。下面是精彩章节节选:母亲经常教导我:「正妻要有容人的雅量。」我出身世家,又是嫡长女,从我出生那天起,就注定了我未来的夫君即使不是王侯将相,也应当是门当户对的世家嫡长子。
母亲经常教导我:「正妻要有容人的雅量。」
我出身世家,又是嫡长女,从我出生那天起,就注定了我未来的夫君即使不是王侯将相,也应当是门当户对的世家嫡长子。
可以想见,这样会继承家族基业的一家族长,大概率是不会一夫一妻的。
所以「正妻要有容人的雅量」这句话,我从幼时,一直听到了大婚出嫁。
「正妻要有容人的雅量。」
我母亲一直是这样以身作则教导我的。
我父亲正经接进府的妻室前前后后加起来大概十几位——不算多,我幼时记忆最深的场景就是在我母亲的正厅中,姨娘们来给我母亲请安,熙熙攘攘、绵里藏针地互相针对。
小时候看个热闹,长大就能看出这些姨娘话下隐藏在心底的真实想法。
有不得宠的姨娘想讨好我母亲寻求庇护,有得宠的姨娘想挑战我母亲的地位,有姨娘想给自己挣更多的钱权,有姨娘和另外姨娘不和,想找我母亲做主……
这些面容娇美的姨娘换了一茬又一茬,只有我母亲,高高在上屹立不倒,永远的雍容大度、温和得体。
我父亲歇在我母亲院中的次数不算多,但他来的次数很频繁。
我三岁那年,有个姨娘很得父亲的宠爱,那个小院繁花锦簇的热热闹闹,衬的正院都冷清不少。
但我母亲的正院无人在意,下人在提起那位姨娘时也只是面露不屑的说一句:「不过一个玩意儿。」
后来这位姨娘恃宠而骄,在我父亲面前妄议主母,还没到我母亲这里,我父亲就遣人将她发卖出府了。
我父亲为人谨慎,他天佑三年中进士不过十三名,后来入翰林院任修撰,再不过五年就升到兵部侍郎,他在官场上顺风顺水,靠的就是这小心谨慎的性子。
「宠妾灭妻」这种事,哪怕只有一个苗头,也是不可能发生在我们家的,不然我父亲政敌单是弹劾他的奏章,都能累成老大一堆。
更何况,我母亲还是安国公侯家的嫡小姐,当年嫁给我父亲时也算是下嫁,所以不管我父亲妾室有多少,他敬重的,也仅我母亲一人。
商量事情、主持家宴、宴请宾客、结交女眷、坐镇中馈,钱庄地契后院的话语权,这些统统都在我母亲身上。
我还有一个弟弟,以后这府中所有的继承权,都在我弟弟手上。
这样的耳濡目染和淳淳教诲,我觉得我以后也能做的很好。
至少曾经做的很好。
可我最近越来越难当了。
因为和小小的后院不一样,我当年嫁给了大邑的东宫太子,成了如今母仪天下的皇后。
后宫——可比后院难管太多了。
连翘过来回禀我,说淑妃过来给我请安。
我近日身体抱恙,已经免了六宫的请安礼,只想清净清净。
只有淑妃,日日都要过来问一句,要给我请安,大概也是闲的无聊。
我叹口气,让她进来了,淑妃也是老人了,陛下还是东宫太子时她就进了府里,如今也是一宫之妃,可行事作风还是直来直去,嘴巴也极其刻薄,所以和其他宫的嫔妃关系都不太融洽。
也只有和我能说上几句话了。
她给我请完安后就忍不住发牢骚,说:「皇后娘娘,我知道您病着,但您也不管管,那个珍嫔入宫后就一脸狐媚子样,皇上已经连续翻了她一个月的牌子了。」
她用力的绞着手中的丝帕,表情恨恨地说:「狐媚惑主,真应该拉出去杖打十几棒给她长长记性。」
这话淑妃每天都要在我耳边唠叨一回,皇上翻了珍嫔多久的牌子,她就在我面前唠叨多少次珍嫔的坏话。
她大概忘记了,当年她刚进东宫时,也专宠过一段时间,当时恃宠而骄,早上特意晚来给我请安,然后用帕子捂住唇一脸的娇羞,说:「太子妃见谅,只是臣妾侍奉太子实在太过劳累,一时不察就起晚了。」
我眼都没抬地让她在门外跪了一个时辰,好让她涨涨记性和规矩,后来她还跟我对着干了一阵。
再后来有新人入府,她渐渐失了宠,有次我从书房和李翊商量完事情出来,她端着碗粥站在书房外的抄手游廊上往这边张望,更深露重,她也不知道等了多久,裙摆被打湿了还一无所觉,我叹口气,跟她说:「太子去赵宝林那里了,你快回吧,晚上风寒。」
她当时眼睛就红了,淑妃出身武官世家,她自小就没什么规矩,来太子府后也一直粗枝大叶、咋咋唬唬的,但难得率直,入府第一天就敢爬树去救一只不敢下来的小奶猫,当时被李翊撞见,觉得甚是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