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线下相亲、渴望网络奔现 年轻人想要怎样谈一场恋爱?-相亲,年轻人
作者:admin浏览数:2021-02-21
点击此处在线阅读 >>>
“回来吗?疫情应该没什么问题了,最好还是回来吧。”
明明之前已经拒绝了好几次,但2月10日(大年29)晚上,小徐的妈妈依然打电话过来询问计划在上海过年的儿子能不能回老家,毕竟江苏泰州距离上海只需要三个小时的高铁车程。
小徐没有犹豫,依然决定留在上海过年。因为相比回家的亲情暖意,他更恐惧爸妈过年期间给他安排的满满档期:“本来是在犹豫的,但听我妈说又给我安排了好几波相亲,还是不回去了。”
这届年轻人面临的催婚压力究竟有多大?根据情人节当天某支付平台发布的“春节三天搜索数据统计”显示,结婚、搓澡和失眠成为大家春节最爱搜的三个词。结婚高居首位,可见当下网民特别是年轻人对婚姻的纠结以及春节期间催婚的压力。
就在春节之前,那些讨论原地过年的声音中,“催婚、相亲、比收入”都是最常见的高频词。可见,现在的年轻人似乎并不愿意接受家里精心安排的面试相亲。莫非是这代年轻人都佛系了吗?显然不是,大年初三情人节那天,无数单身的年轻人已经在朋友圈纷纷自嘲“单身狗”了。
当相亲变成了“面试”
在春节期间还有一件有意思的事儿——在年轻人抗拒回家线下相亲的同时,某些理财平台居然成了互联网的“相亲角”。
春节期间,很多90后年轻人在某宝理财社区发布了自己的信息,试图找到适合自己的另一半。对此,平台官方还特地做出回应称:理财和相亲一样,最重要的是保持脑瓜子冷静。一是要擦亮双眼学会识别风险;二是要寻找最适合自己的;三是认准后要懂得做时间的朋友,耐心持有。
这样的“互联网相亲角”并不是什么令人意外的事情,互联网社区跳出原有的内容成为用户们的“相亲角”,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事儿。
在虎扑、贴吧、豆瓣、脉脉、知乎以及网易云、B站的留言区,我们都曾看到过很多年轻用户留下自己的大致信息甚至照片,来寻找心仪的另一半。微博、微信群、朋友圈里的“单身狗”、“渴望恋爱”表情包,更是换了一茬又一茬,毕竟有人的地方才是社区,而跟自己同在一个社区一个频道里的网友,往往更有可能和自己有着相同的兴趣爱好。
一边是线上的主动出击,一边是线下的纠结抗拒,年轻人对于恋爱或者相亲的态度差距是巨大的。
对于相亲或者说交友而言,经历过数次线下相亲的小徐相当有发言权。27岁的他如今在上海某知名游戏公司担任设计一职。从去年春节开始,他的父母就陆续为他安排线下相亲,去年的春节7天长假内共安排了三场相亲,年中还郑重安排了一次,令他不得不请假回家。
对于这种父母安排的“面试”相亲,小徐起初的态度并没有那么抗拒,虽然他并不希望父母过度干涉自己的感情生活,但由于老娘的的不断苦劝令他曾一度有试一试的心态。但几次尝试后,他抗拒的态度也变得坚决无比。
“坐下后那一刻的尴尬,相信很多人都体会过,而且最重要的是,双方父母在安排相亲时会按照他们的标准、喜好来介绍,那种感觉不像是在为了恋爱交流,而是在面试。”
在安排相亲的亲友眼中,在各大城市某某公园的相亲角中,性格、长相、身材、收入、车房、家庭背景...这些都是一个单身人士可量化的数据,这些因素也常被用来衡量一个年轻人是否优秀。
但对于很多人而言,感情都不是一件可以量化的事儿,特别是那些追求个性解放、自我意识极强的年轻人而言,他们更不喜欢被束缚在各种条条框框中,在特定、已有的选择里被迫做出选择。
在辽宁沈阳工作的27岁女生小杨看来,尽管大学毕业已将近5年,自己也早已工作并租住公寓独立生活了,但对恋爱甚至结婚,她依然没有危机感。每到情人节的时候,她依然会发一个“单身狗”的朋友圈来调侃一下自己。
但她的父母并不这么认为,小杨表示:“家里长辈们的观念转变速度很难想象,别说上高中了,上大学时都强烈表示不允许处对象,结果一毕业就恨不得你马上结婚。去年初开始他们就酝酿好几次相亲活动了,结果被我全部拒绝。”
年轻人拒绝线下相亲,那么他们的线上婚恋模式又会呈现怎样的变化?
推荐算法下的社区成为首选
互联网的风口一个接一个,但社交始终是永不过时的——从QQ到微信、陌陌、探探甚至快手、抖音以及前不久火爆全球的Clubhouse都是如此。
而在社交这个大盘子下,也衍生出无数细分的垂直领域,熟人社交、陌生人社交、声音社交、图片社交等等,在这其中婚恋则是经久不衰的存在。这里面包括最初传统的婚恋平台如世纪佳缘、百合网、伊对,以及映客孵化的对缘、抖音孵化的红娘直播、快手的相亲直播等等。
各种垂直婚恋应用不断涌现的背后,是整个婚恋市场持续扩大的规模和商机。
根据观研天下数据显示,国内网络婚恋交友行业市场规模已从2015年的31亿元增长至2019年的57亿元;2019年国内网络婚恋渗透率为54%,同比提升5%;预计2021年网络婚恋市场将保持稳定增长,总营收超70亿元,渗透率将进一步提升。
但是,诸如世纪佳缘、百合网等传统的垂直婚恋应用虽然在形式和技术上有所改进,无奈这类垂直婚恋应用在某种意义上仍是传统线下相亲的线上化。平台的用户能够接触到一些“潜在目标”,但对于更多用户而言,那种“面试”版的感觉依然存在。
另外,这种垂直婚恋平台大多伴随着高额的附加费用,想要接触到更多可能的对象,就要花费更多资金购买相应的增值服务。目前主流婚恋应用上想要和配对对象进一步聊天,费用基本都在500元左右,如果需要平台提供专业红娘服务,单次的价格可能要在4位数。
这种价格真心不便宜,更重要的是很多时候并不能为求偶者提供满意的服务。因此,更多年轻人愿意在自己钟意且喜欢的互联网社区里搞一场网络奔现。
深圳的程序员张亚玲,春节前就在虎扑发了一个求交友帖子,虽然是女孩子,但平时喜欢篮球和游戏的她也是虎扑的忠实用户。帖子发出之后居然得到了不少用户的回应,虽然大部分都是围观群众,但还是有不少潜在的“可能”。
对于29岁的张亚玲而言,被催婚已经是她的生活常态,但一边是996的繁忙工作(没有时间去进行工作外的社交),一方面是自己相对较真的性格难以接受父母的安排,所以她才会在虎扑上发布交友贴。
“外界对于虎扑的认知更多是直男吧,认为平台的用户都是钢铁直男,其实大部分用户的价值观还是很正的。”张亚玲表示,对于喜欢篮球和游戏的她而言,那些男生和自己会有相近的兴趣爱好,共同语言也会多一些,“我不希望自己下班回家之后和另一半都是各玩各的,还是希望多一些交流。”
张亚玲只是一个个体,但她的话语也代表了很多年轻用户目前对于恋爱甚至结婚的态度——同样的价值观、相同的兴趣爱好、更多的共同语言...
包括那些在理财社区发交友贴的网友们同样如此,只是他们选择的社区不同罢了。
同时,如今更多垂直类互联网社区、算法驱动的社交(泛娱乐)平台,也在做着类似的事情,将这些“同类目”用户聚集在一起,在产生更多的话题以及社区活跃度同时,促进“婚恋的可能”。
从本质上来看,这些拥有相同兴趣爱好的互联网社区终将打破传统婚恋市场的信息错配和不对称,从而提升用户体验、满足用户需求。因为未来年轻人的婚恋目标不是“收入、房产、薪酬、学历”等指标,而是兴趣爱好和共同语言。所以社区类平台在聚集用户的同时,才会成为更多年轻人寻求网络奔现的最优选。
结束语
一边是拒绝传统的相亲模式,一边是线上主动追求脱单,当代年轻人追求个性、追求自我的特点,在恋爱的选择上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当下各种推荐算法为主的互联网平台也为年轻人提供了这种可能。
一切事物都有两面性,从垂直婚恋网站和应用诞生的那一刻起,各种“杀猪盘”、“割韭菜”的负面例子也在不断出现,互联网社区同样有着这些隐患,包括虚假身份、虚假状态等更是屡见不鲜。所以在追求爱情时,任何人都要提高风险意识,提升甄别能力,唯有“何当一一穷真伪”,才能“千里姻缘一线牵”。
- THE END -
#相亲#年轻人
原文链接:懂懂笔记 责任编辑:随心
点击此处在线阅读 >>>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