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前宽:用作品说话
作者:admin浏览数:2021-11-18
点击此处在线阅读 >>>
李前宽 (1941-2021)辽宁,导演
“电影人就是用作品说话,用作品体现你对人民和国家的大爱、情怀。”2018年,在“长影之夜”晚会上,李前宽这样总结自己的导演之路。
提到这个颇具情怀的电影人,似乎鲜有人知晓。但在中国电影的发展历程中,说起主旋律电影,则离不开李前宽导演的“共和国三部曲”,也离不开他创作出的一部部重大革命历史题材作品。
1941年,李前宽出生于辽宁大连,自幼便热爱的绘画与电影给他带来艺术上的启蒙,一步步推着他投身于他所痴迷的电影事业。“一块白色的幕布上,能变幻出那么多神秘莫测的图像,让我又哭又笑,让我睡觉都想着,惦记着他们的命运。”电影的魅力让李前宽无比神往,这份神往促使他成为北京电影学院美术系的首批学员。
尽管与电影的渊源由来已久,但要说李前宽大器晚成也不为过。1964年毕业后,李前宽被分配到长春电影制片厂工作,从美工实习生做起。1981年与妻子肖桂云联合执导了剧情电影《佩剑将军》,才算真正实现导演梦。
李前宽导演生涯的转折点是1989年,他所执导的《开国大典》作为新中国成立四十周年的献礼片上映。这部电影聚焦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一直讲述到1949年10月1日的开国大典,堪称宏大叙事的经典之作。
3个小时的影片体量,拍摄足迹从东北到华东,跨越12个省,全片有名有姓的人物138位,还原了一个又一个宏大场面。用一年的时间完成这部影片的拍摄并不容易,李前宽作出决定,“我拍的伊斯曼的胶片,洗印的时候作为衰减信号,衰减成当年的茶色”,将拍摄内容与纪录片衔接,实现了纪实性与表现性的完美结合。这部电影最终拿到了第10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最佳导演、最佳剪辑、最佳编剧、最佳男配角五个奖项。
《开国大典》的成功,对之后一系列同类型题材的电影影响颇深。无论是在真实环境中拍摄所有再现历史的戏份,还是通过刻画有血有肉的立体人物取代过往脸谱化、夸张化的描写,又或是写实与写意在影片中的共同体现。这些探索与实践,今天依然可以在《1921》《建国大业》《建党伟业》等电影中找到呼应。《开国大典》之后,李前宽、肖桂云又联合执导了《决战之后》与《重庆谈判》,由此构成了“共和国三部曲”,而他所有的作品连缀起来,又勾画出中华民族近百年沧桑巨变的历史长卷。
除了拍摄影视作品,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的成立、中国电影博物馆的建立、“关于繁荣中国电影产业的十项措施”的出台,这一桩桩中国电影史上里程碑式的事件背后,也离不开李前宽的献言献策。不管是大到电影节,还是小到学生活动,只要能推动中国电影发展,他都愿意摇旗呐喊,站脚助威。
李前宽曾说,“我认为近代革命历史题材是一个富矿,这里真金白银多的是,关键看你怎么开采、怎么冶炼。怎样经过努力锻造出精品佳作献给广大观众,多出好作品,这才是硬道理。”
点击此处在线阅读 >>>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