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盟下载

  • 应用分类
  • 游戏分类

张敬轩:省港奇兵之再战征途

作者:admin浏览数:2021-11-14

点击此处在线阅读 >>>

写在前面:为了纪念自己出道20年,张敬轩举办了《the next 20》演唱会,在红馆连开15场。这应该是疫情以来,中国演唱会市场的最大阵相。可能是大家憋了太久,一开票便全部售罄。咁大件事,我翻出了自己在《原谅我一生不羁放纵爱自由》一书中所写的张敬轩章节,竟然如此应景,再一次,分享给大家。

张敬轩:省港奇兵之再战征途

省港奇兵之再战征途

2008年10月31日,张敬轩在广州新体育馆举行了他演艺生涯的第一次内地售票演唱会——这句话听起来有点拗口,太多的定语,模糊了焦点。我想表达的是,作为永远的“广州仔”,轩仔这次是名副其实的衣锦还乡。对上半年,他在香港红磡体育馆成功举办了他的处子歌唱,一连三场,成为内地首位在红馆举行个人演唱会的男歌手。在香港,哦不,应该是放大到整个华人圈,能够在红馆开个唱,这是掂量一个歌手有多少斤两最公正的一杆秤。不上红馆,你怎么能说得上“红”呢?

张敬轩:省港奇兵之再战征途

这一晚,我们的情绪似乎并不是太好,闹了点小别扭,很僵,再加上演唱会所在场馆天遥路远,本打算不去看了。最后,在我的半拖半就下,我们才赶在开场前最后几分钟落座。这本是一场没有太多期待的演唱会。比如,我们知道一定会有王菀之,他们一定会高调地在舞台上互动,果不然,当晚王菀之还暗示本次轩仔是带她回来“见家长”,但大家心里都清楚这不过是唱片公司“同一屋檐下”的炒作手段。也不用担心张敬轩的现场功力,毕竟也是年轻的实力派,但受限于国内目前演唱会的制作水准,它能到一个怎样的度,心里也有数。台上一首接一首地唱着,《过云雨》《他的故事》《烟花树下》《酷爱》《余震》《遇见神》《老了十岁》……张敬轩在演唱的间隙,还不厌其烦地诉说自己在香港的奋斗史。我的精神渐渐有点恍惚。直到听他唱陈百强的《摘星》,“我要踏上路途,我要为我自豪,我要摘星不做俘虏,不怕踏千山亦无介意”,才猛地领悟起他以歌抒怀的用意。对于新一代的“省港奇兵”来说,这不仅是一场演唱会,更是一场励志真人秀。

我父亲共有四兄妹,父亲排行老大,下面三个妹妹,最小一个在20多年前举家搬去了香港。每年暑假,小姑都会一手拿着回乡证,一手扯着表弟、表妹回家省亲。尽管大家都是看着《闪电传真机》,听着周慧敏、汤宝如、王馨平的《美少女战士》长大,但看到表弟、表妹和我不一样的花花绿绿的暑期作业本,总是心生羡慕。本是同根生,为什么他们会是“香港人”呢?在父母的片言只语中,我大概知道了,小姑、姑丈以及姑丈的父母一家子原本都是好好地呆在粤北山城里,但某天,姑丈的爸爸去了香港,然后接连把姑丈、小姑全部接了过去。至于姑丈爸爸是怎么过去了,大家总是讳莫如深。大概到了我20岁的时候,我才搞清楚:他是一位逃港者。

张敬轩:省港奇兵之再战征途

今日之广东,几乎每家每户都有亲戚在香港生活。大学的时候,一次熄灯后的例行夜谈会,大家谈起这个话题时,无不眉飞色舞:自己的家人如何攀山越岭来到一个无人看守的渡口,义无反顾地纵身入海,奋力地游上一天一夜,躲过了鲨鱼和边防,抵达了他们的目的地:香港。安顿好自己以后,他们再一个接一个地把家人接到香港。我的一位舍友最为夸张,他的三姑六婆七叔八婶要么在香港,要么在加拿大,连自己的父母都出去了,就剩他一个人因为年龄问题无法再受惠于移民政策,只能孤零零地守着家里的大房子。

张敬轩:省港奇兵之再战征途

在那个特殊的时期,广东子弟人人都有着一身好水性,时刻准备游向香港。年轻人的眼中,香港是一个遍地黄金的地方,收入比这边高几百倍,大家都过着神仙一样的生活。

张敬轩:省港奇兵之再战征途

当他们历经了九死一生到了香港后,或许发现生活其实并不轻松,譬如我表弟的爷爷,全家就挤在小小的木屋里,靠着“狮子山精神”,在快餐店炸鸡块,在高尔夫球场当大龄球童,在大楼做看更,生活才慢慢地改善。同时,有赖香港政府大力开展的木屋区人口上楼政策,他们才可以从每月的积蓄里仅拿出1400元港币,就可在天水围租下一间40平米的公屋。姑丈是一位普通的九龙巴士司机,每个月12000元的薪资,在香港属于中低层收入,但已是全家的经济支柱。因此,表弟一家生活从来都非常节俭。小时个子长得快,衣服换得勤,表弟都穿我穿不下的衣服和鞋子;他从小患有鼻窦炎,香港的私立医院太贵,公立医院又太多人排队,有时候就干脆回大陆来看医生开药;小姑是全职太太,打点家里所有账目,和许多香港师奶一样,对超市里的限时特惠有天生的嗅觉;他们家的家规,吃完饭撕卷纸擦嘴,每次不能超过两张。如今,表弟已是一个西装革履的中环上班族,表妹也刚从浸会大学毕业,成为一位会计师。他们每天从屯门出发,换三次地铁,跋涉30多公里来到港岛上班。作为香港新移民的下一代,他们依然在打拼着。

张敬轩:省港奇兵之再战征途

所以,我完全清楚张敬轩在香港的日子曾有多艰难。即使他不必像老一辈“省港奇兵”如罗文那样,身怀绝技也需要从底层的体力劳动做起,他来到香港的时候,已经是一个歌手,干的还是自己在大陆的老本行。可这毕竟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从生活习惯,到人的思想观念、行事法则。

张敬轩:省港奇兵之再战征途

他还没去香港之前,在省内已是声名鹊起。“小时候受伤有人心疼失落有人安慰,现在遇到困难自己就要学会面对”,一首《My Way》让我认识了这个心怀梦想的小青年,之后陆陆续续地了解到他在专辑制作中那些破釜沉舟的故事,譬如怎样向家里借钱然后拼死一搏,怎样跑到版权局拿唱片批文,怎样挨个挨个向电台DJ们毛遂自荐。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广州人、东山大少,在这个崇商的城市里,把“梦想”一词如珍宝那样揣在怀里,显得是多么地奢侈,我从此对张敬轩不禁心存好感。那时,有朋友拿着他的第一张专辑对我说,张敬轩的歌很好,但他是不可能红的。我非常认同他的判断。“隔离饭香”(粤语俚语,即别家的东西总比自家好之意),这是2000年时内地娱乐圈的风气。颁奖礼上,内地歌手上台,观众们通常是零反应,大不了就是礼貌性的掌声。而当一个港台的三线歌手上台,你却能听到粉丝们扯破喉咙的尖叫。我始终认为,天后那英之所以能封后,很大原因在于她在台湾的经历。没有林隆璇《白天不懂夜的黑》,没有袁惟仁的《征服》,若只是在内地发展,她绝不可能有今日的成就。张敬轩作为偏安一隅的年轻歌手,他能看到自己的极限在哪儿。

在命运的十字路口,张敬轩只身踏上了开往红磡火车站的列车。

张敬轩:省港奇兵之再战征途

从小看着TVB长大,劲歌金曲,十大中文金曲,叱咤乐坛颁奖礼,是否梦想有朝一日自己能站到上面呢?废话,不然去香港干嘛。轩仔初初抵港时,住在红磡体育馆对面的酒店里,每天乘着保姆车经过尖东海岸,除了感慨维多利亚港的美丽夜景,当然也不会对红馆视而不见。这是他最大的梦想。可现实总是冰冷的,乐坛每年的新人如过江之鲫,媒体资源、公司资源还有乐迷的消费力却有限,本地的新人尚且难出头,更何况你是“大陆来的”了。上电台节目,有DJ特意用国语来介绍他,以此暗讽他是由内地来的歌手,甚至还以一些内地游客到香港旅游的陋习(如随地吐痰等)问张敬轩,你们是否内地人都是这样?有一次轩仔上电视台通告,编导干脆私下和轩仔的随行企宣说,他呀,是很难可以红得起来的啦,怎么说也是大陆仔嘛。这位企宣听了之后心里忿忿不平,回来后跟张敬轩说,人家越是瞧不起我们,我们越要是把歌唱好、把自己打扮好,永远都要光彩照人的。此时的轩仔背井离乡,对自己没有半点信心,三天两头都嚷着要回广州,随时都要打道回府的样子。直到有一天,他的助理向他摊牌,断然地递交了辞呈,理由是,虽然只是在打一份工,但也不可能跟着这样一个不上进的、连自己都不相信的老板。轩仔这才猛然醒悟,对在香港发展一事进行了重新的思考。2007年1月,他首次夺得叱吒乐坛流行榜颁奖典礼的“唱作人金奖”,他在颁奖台上说,“广东的父老乡亲,我没有给你们丢脸”。但他知道这只是第一步,距离他的梦想还很远很远。以创作歌手出道的他,因为自己写的歌曲太过个人化,和市场脱节,为此他咬咬牙,暂时搁置了创作而专攻演唱。2007年,他的第二张粤语专辑《酷爱》上市,并横扫当年的年终颁奖礼。2008年,他终于实现了自己第一个五年计划——到红馆开个唱。

张敬轩:省港奇兵之再战征途

在开Show之前,他接受媒体的采访时说,“这几天我一直都在思考一个问题。能够踏足红馆,到底是我这七年来一直积累下来的成绩,还是我这两年来作品本地化带来的成绩?这两年我没有写歌,演绎的都是别人的作品,而令我在今年年初获得奖项也是别人的作品。那到底是自己的缺失,还是别人的作品才能得到确定,这个我不清楚。我只是知道我的五年计划实现了——那就是在红馆开唱。我知道,这个成绩不是靠绯闻提高人气累积起来的,而是靠自己的作品累积起来的。”他还是对未能以自己的歌征服香港乐坛而耿耿于怀。

想起曾在网上看到过他的卧室照片,墙上面的备忘录上写着一句“买麵包”——“麵包”就是这样用了繁体。帖子里的网友说,你明明就是内地人,装什么装,用什么繁体字。但你却能从“麵包”里感受到他在香港拼搏闯荡的一切:学写繁体字;学着在粤语口语表达中加入英语词汇;适应香港的高物价;行人过斑马线勿闯红灯;拼了命地抓住每一个可增加曝光率的机会;为了市场妥协或放弃某些事情。从广州到香港,从培正路到尖东,从R&B到港式情歌,从写歌到台型,从校园签唱会到红馆开个唱,从广州本土原创歌手到香港歌坛当红小天王,其中有多少不足为外人道之事,点滴在心头。

在香港打拼了五年之后,他回到了自己的家,开他的第一场大型售票演唱票。公关票不够派,没问题,自掏腰包花上十万块,把一班亲朋好友、老师同学请到现场来观看。而他则在台上受万人瞩目,无限风光。在整晚的三个多小时里面,打动我的已并非是歌舞灯影,而是场内某种不断加热、升腾的正面情绪。那一霎那,他蓦然高唱“我要踏上路途”的时候,满场的蓝白星光密密麻麻,轰然开启。还有比这更励志的真人秀吗?

张敬轩的新浪微博个人简介一栏是这样写的:“广州人在香港,无车无物业,半失业状态。经营园艺、小家电维修、酒楼婚宴小曲演出、废品回收、牲口饲养。”这或许是明星中最幽默的自我介绍。一直以来他以优秀人才入境计划申请到港工作,直到2010年居港满七年,才获得香港身份证及特区护照。香港的生活让他习惯了永无止境的努力。组合“农夫”成员C君就把张敬轩描述为一个“卖力的人”:“张敬轩很不愿意被人看到他弱的一面。久而久之,那种要强的性格渐渐由几点小水滴累积成汪洋大海,使轩仔变成轩爷,成为朋友中最可靠、最值得信赖的一员。”而张敬轩也曾在日志中写过这么一段话,“只要你够努力,有才华,这个地方就会给你机会,让你发展。香港对我来说就是这样一个奋斗的地方。”所以,从某种程度来说,张敬轩也是新世纪“狮子山精神”的继承人。

张敬轩:省港奇兵之再战征途

“在这里,吃一碗云吞面要30元,但在广州只要5元,而且云吞又大又多。开始发觉原来在电视上看到的香港,跟现实中的很不一样,在这里生活,一点也不简单。”如今,广州的云吞面价格早已翻了一倍,口感和用料也比不上香港茶餐厅里的那般“皮薄馅靓”。但张敬轩也非复吴下阿蒙。今日之广州,无论是服饰代言、开业剪彩等,你经常能看到张敬轩的身影,他“酒楼婚宴小曲演出”业务蒸蒸日上。有句俗话叫做“鱼不过塘不肥”,这来源于养鱼户的体验。鱼苗和大鱼要在不同的鱼塘里分别饲养,否则就会有大鱼吃小鱼的现象;等到鱼苗长大,过了大塘之后,才可以喂它们大鱼用的饲料,它们才能长得肥肥胖胖的。所以,香港对于张敬轩来说,是一次命中注定的出走,成长必经的历练。香港就是张敬轩这条鱼儿的大塘。这和我们18岁后要到外地上学、毕业后也要坚持留在外地工作和组建家庭一样。生活永远都要在别处,否则故乡这个词就丧失了它应有的意义。

张敬轩现在出席商业演出,还是要唱他的《My Way》。这通常都是客户的要求。他们不大喜欢惨兮兮的情歌。张敬轩也依然在坚持写歌,我也一直期望他能写出更成熟的作品,或是有谁能为他写一首展现轩仔当下心境的励志歌曲。等了半天,只等到林夕为他写的三台冠军歌《披星戴月》,光看歌名的时候还以为这是张敬轩的奋斗史写照,没想到一听,“奋斗倦得非奖品可鼓舞,那半个睡房非丝绒被铺可弥补”、“回忆这理想不够理想,沿途逛世间一趟只有向上”,这还是劝慰都市人在繁忙工作之外也要关爱身边人嘛!怎么说呢,我只是心疼轩仔每次都得唱“I Will Find My Way”太闷而已啦。可没想到你会这样咬紧牙关,坚持生活好比那长夜路漫漫,走过的人他从不唱出来呢。

张敬轩:省港奇兵之再战征途

点击此处在线阅读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