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的故事,总算有人拍出来了!
作者:admin浏览数:2021-11-11
点击此处在线阅读 >>>
全新解锁更多好玩的版块~~~
自2018年《天盛长歌》后,终于又等到陈坤回归荧屏。
可太想念坤哥了,他怎么就不会老呢。
看看这寸头!硬汉气质满点,真帅哥果然扛得住任何造型。
这次他在新剧《和平之舟》中,饰演从编队借调来的军医张渡航。
一个能文能武,拿得起手术刀,也举得了枪的军医。
虽然目前没有揭秘他的全部身份,但从张渡航睡觉都睡不安生的表现来看,估计已经患上了PTSD,这又是一个有故事的男主呀。
不过说起来,小剧原本是冲着坤哥才点开了这部剧。
却没想到看着看着,彻底陷进去了,一发不可收拾,10集看完意犹未尽。
故事发生在人民海军和平方舟号医院船上。
就是下面这条喷涂着红色“十”字标识的白色大船,船上的官兵们也叫它“大白”。
“大白”其实是国内自行设计研制的一艘万吨级专业医院船。船上配有完善的医疗设施、病床,以及一百余名军医。
简单来说,这是艘海上移动医院。
听过邮轮、货轮,工程船等等,这航行在海上的医院是干嘛的呢?
执行「人道主义医疗救援」。
举个例子,某地区被超强台风袭击,遭遇毁灭性的破坏,因为灾情严重,国家派“和平方舟号”跨国去当地执行救援。
于是,短短几天,官兵们在当地建好了临时医院,以张渡航为主的军医开始救治群众,抗击传染病。
还不止定点救助,如果在航行时遇到求助。
例如在公海中突然有船只求助,尽管不归属于我们,但中国海军也依然会进行营救。
哪怕他们可能会因救援而面临极端危险的情况,如感染鼠疫、遇到不法分子等等。
可出于人道主义精神,他们也绝不会对病人见死不救,
换言之,这其实是部「机智的医生生活」,只不过,张渡航医生及其他官兵的「战场」在海上、在各个急需援助的地区。
故事节奏也相当快,短短10集,“大白”先是营救了感染鼠疫的货轮,直面不法分子,还没来得及休假,又被派去援助台风袭击的地区。
不过节奏虽快,故事却讲得相当完整。
一次救援从前期接到任务,到分配任务,再到去当地执行时遇到的问题和如何解决都一五一十地拍了出来。
甚至拍得出乎意料的「大胆」。
就如援助时,并不是顺风顺水的,像小剧想的那样,「天降奇兵」肯定会很受欢迎。
结果张渡航他们到了后,当地人哪怕身在医院,着急求医,都几乎不理睬与接纳他们。一副“你谁啊?”的态度。
于是,一晚上过去,任张渡航他们东奔西走,“大白”也只收治了4位病人。
甚至千辛万苦搭建好了临时医院,却没有病人肯来。
为什么呢?
因为国家、种族、语言带来的隔阂。
其实不难理解他们的态度,即便换作我们,在危急关头也很难完全相信语言都不通的外国人。
于是政委又想了另一个法子,邀请当地的媒体来“大白”参观,通过他们的宣传,令更多的当地人能够了解,信任大白。
通过宣传,才令整个医院有病人可医。
这不是杜撰,而是根据真实事迹改编。
剧中的医院船的原型,就是从2008年入列至今,十余年来一直在执行国际人道主义医疗救援任务的人民海军和平方舟号医院船。
有一条新闻上提到,在“和平方舟号”访问刚果(布)时,该国一名高级官员提到:“军队通常为战事奔波,但中国海军的和平方舟,是为和平友爱而来,超越了国家间制度和种族的差异”。
2017年中国海军和平方舟医院船抵达刚果
是不是感觉没怎么看到过类似的新闻。
因为真的太低调了点,这些事迹好像鲜少被人提起。小剧去查资料前,真是完全不知道有这样一群崇高的人默默奋战了十几年。
也难怪陈坤在采访中提到——
因为生活在和平年代,如果不去演这样一个角色,根本不知道发生了这个事情。
他还说,我无法停止我心里对这些人发自内心的尊重。
甚至不止坤哥,很多观众在追剧后的第一反应也是——
我们还去过国外援助?不看之前真的不了解。
这大概是「中国海军国际医疗援助」的主题第一次被搬上荧屏。
不得不说,题材选的精巧,融合了医疗与军旅两大主题。
热血,有了,光是一些打斗场面就不输国产大片。
更多的则是感动,剧中不少画面,令人破防。
像被张渡航从船上救回的外国小男孩,临走时的小小敬礼。
弹幕纷纷被戳中了哭点。
还有为感谢中国海军的救助,当地一对夫妻将新生儿取名为CHIN。
每每看到这样的画面,那种感情尤为复杂。
既自豪于大国风范,与国家力量,感动于官兵被对生命的崇敬与尊重。又深深地被那些真实的苦痛故事所震撼。
以曹盾导演为主的制作团队也非常娴熟,大概是他曾经做过摄影指导的缘故,对镜头的把握很到位也很高要求。
国剧中非常少见像这部一样大量运用的长镜头,毕竟对现场调度和演员演技都是极大的考验。
不过随之带来的好处也相当明显,令整部剧有一种伪纪录片的真实感。
最重要的是,几集追下来,大家好像看到了主旋律剧的另一种打开方式——
虚实结合,以小见大。
「虚实结合」不难理解,“和平方舟”的真实事迹只多不少,素材实在是过于充裕,让整部剧的丰富性一下子就提升许多。
如果有跟小剧一样喜欢抠细节的朋友,还会发现剧中穿插了不少纪实影像资料。以及每集结尾会有“和平方舟”海上医院船官兵与军医们的采访资料。
也因为有真实事迹背书,很多细节都经得起推敲。
像是台风救灾结束后,被当地人欢送的画面。或许有人会认为浮夸,可实际上,这不是刻意煽情,而是完全复刻了真实事件。
片尾采访中船长就提到过类似的故事。
至于「以小见大」,更是这部剧最吸引人的地方。
看主旋律剧时最怕什么?怕假大空的宏大叙事令观众无法代入和共情。
可在这部里,每一处都落在了具体的人和事上。
讲医院船执行任务的困境,怎么讲?
讲官兵们下船后在当地四处碰壁,不被信任,甚至被威胁。那些困境具体到,四处发传单无人肯来,被抢了包,被司机放鸽子等等。
甚至因为不被当地人信任,有时候还会遭到驱赶。
讲中国人「先做后说」与「先声夺人」间的矛盾,怎么讲?
那就着墨于宣传干事拍摄与军医们的冲突。
一方认为应该多拍点素材,好用于宣传,一方嫌他碍手碍脚打扰工作。
讲海上官兵们的辛苦与家人们的支持,不会用干巴巴的旁白,而是落在了无法归家陪老婆待产的官兵的故事。
因为一次突发任务,错过了老婆生孩子的重要时刻,好奇的年轻人问船长,抱孩子是种什么滋味。
船长看着他说:我那会儿也不在,咱俩一样。
短短几句话,两个人的辛酸背后是常年在海上无法归家的官兵们,与无数个家庭。
而讲官兵们的团结一致,也不再是拍开大会,喊口号,而是用一句——
我下船了,家里的事儿就交给你了。
《和平之舟》塑造的不仅仅是主角的故事,更是部群像剧,每个角色都能让观众记住。
就像剧中的「船宠」小汪,社恐的他一见领导就躲,偏偏领导还特别喜欢逗他。
后来只要他出现弹幕就一定都在哈哈哈哈哈哈。
这大概就是优秀群像剧的魅力,每条故事线都能有许多观众期待,没有废线也没有废角。
最后,说来也巧,今年小剧最欣赏的两部主旋律剧,一部是年初的《觉醒年代》,打破了人们关于年轻人不爱看主旋律剧的偏见。
很多人看完后落下「后遗症」会主动去搜先辈们的生平。
另一部则是年末的《和平之舟》,让我们第一次了解到的「和平方舟」医院船官兵的故事,见识到了它如何成为“中国名片”。
有一集结尾,曾经在“大白”工作过的陈蕾医生感慨到,她在肯尼亚遇到宫颈癌、子宫内膜癌这种病人比较多,患者有的跟着他们的医院船从肯尼亚一直到坦桑尼亚,为了做B超和核磁。
这艘医院船是世界上首艘专门为医院设计的船,也是因为国家经济有了一定实力,才能成就中国军医走出国门行医。
从自救,到救人,这条路如此不易,唯有致敬。
剧能说
了解更多新剧资讯,尽在剧能说
喜欢我,就给我一个“在看”
点击此处在线阅读 >>>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