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盟下载

  • 应用分类
  • 游戏分类

贵圈|他输掉《中国好声音》,连业内人都不服

作者:admin浏览数:2021-10-17

点击此处在线阅读 >>>

贵圈|他输掉《中国好声音》,连业内人都不服

口述 | 韦礼安

文 | 禹祘

编辑 | 露冷

出品 | 贵圈·腾讯新闻立春工作室

* 版权声明:腾讯新闻出品内容,未经授权,不得复制和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韦礼安出现在《中国好声音》的舞台上,观众迅速划规两方阵营。

一方在问,“他是谁?”

这个随意穿着白色衬衫、背着吉他上台的选手,看起来没什么不同。画面切到其他学员的反应——有崇拜的,“我巨喜欢他”,说这话时双手还要握拳摆在两颊,凸显少女的仰慕;有惊诧的,“我没想过他会来”,评价时还不约而同在加上“老师” 的后缀,以示尊重。

看起来是个应该知道、但的确不知道的厉害角色。

的确如此。他是许多专业奖项的常客,从“最佳新人”,一路拿到“最佳作曲人”,甚至是本届金曲奖歌王候选人。有许多高评分的成熟作品——《有没有》《似曾》,往季《好声音》也总有学员选择翻唱他的歌曲。一句话介绍,这是位业内熟知的口碑型创作歌手。

贵圈|他输掉《中国好声音》,连业内人都不服2015年,韦礼安获得第26届金曲奖“最佳作曲人”

在了解韦礼安的基础上,另一方也充满疑惑,“他为什么要来?”

通常,从《好声音》舞台上走出的歌手,大多希望摆脱这一层选秀标签,得到专业奖项的正名。但韦礼安好像做出了一个反向选择。在眼下,同时拥有口碑和流量的幸运儿是少数,他已经拥有了前者。现在,他仍需要通过一档选秀节目向观众做个自我介绍。

在韦礼安的音乐人页面,热度最高的一首歌是《女孩》。这首创作于2015年的歌曲3年后因为人气偶像陈立农的翻唱走红,后来又在短视频网站以BGM的形式成为爆款。

2006年,刚上大学的韦礼安参加校园歌唱比赛,阴差阳错一路夺得冠军。他没有立刻签约公司入行做歌手,而是选择在一个制作人聚集的网站,上传原创作品。在“流量”还没延展出新含义的时期,那些作品“在每周、每月的音乐点阅排行榜前十强内盘据,时间超过二年以上”。这些成绩,收录在他首张EP的介绍语里。

十几年过去,数据体量无限膨胀,爆款歌曲的诞生规律难以捉摸。外界的评判标准飘忽不定,一些音乐人转而向内心寻求支撑,要做出自己满意、自己喜欢的作品。

年少轻狂时候,和所有有音乐梦想的年轻人一样,他踌躇满志,单纯地想,就把歌写好,好听的歌一定会有人听,一定会被听到。“接着就被现实狠狠地打脸。”

30岁之前,韦礼安说自己想要成为最棒的那个,“要把吉他练到最好,歌写到最好,唱到最好。显然没有实现。”“30岁之后呢?”“我要成为最烂的那个”。

“没有,我在乱说话。”韦礼安在采访中打趣。玩笑当然可以消解掉一些无奈。入行十多年,他逐渐接受了一些残酷的现实,比如说话更留有余地,“好音乐不一定都会被发现”。至于,比赛和奖项,很多东西运气也占很大成分。

但有些东西还是要坚持,坚持创作,努力推销,然后等待被听见。以学员身份参加比赛、拍摄vlog、开播客,他不断重申“作品就是我的小孩,有任何方式可以让更多人去认识我的孩子们,我都愿意去尝试。”

以下是韦礼安的口述。

1

我为什么要来参加《中国好声音》?

做决定前倒也没有想很多。因为要跑巡演,那就想看看同时有没有什么节目可以上。既然有邀约,就去试试。

很多人会问我,以学员身份参加比赛会不会有心理负担。其实只要有舞台可以表演,我不会介意是以什么身份在演出,因为最后会留下来的是作品。在这个大家一直刷短视频的时代,能够把自己的表演留下来才是重点。

《好声音》刚出来的时候,我跟朋友开玩笑说,让他们演一下评审,我在后面唱歌,看他们要不要转身。私下开玩笑当然觉得很有趣,但真正站到这个舞台,还真蛮紧张的。

贵圈|他输掉《中国好声音》,连业内人都不服韦礼安在《中国好声音》表演原创歌曲《不用告诉我》

面前有8张椅子,全部都是背对着你,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要在一种高压的环境之下演唱;就算有人转身,还要集中精神把歌曲诠释好,是有挑战的。回看节目的时候我发现,一直到跟导师对话的时候,我的手都还在抖。

我当然也会担心没有人转身。我不是那种“大炮型”歌手,这是我的短板。大家都知道这种比赛,唱一些大情歌、飙高音,从竞技角度看更吃香,但不是我的风格。我很喜欢内敛的口气,比较细腻地诠释歌曲。

现在观众的接受度也越来越来高,你也能感觉到《好声音》这几年也有一些转变,比如加了原创赛道,找来唱作人,找来rapper,舞台上的音乐性跟丰富度比以前增加更多。可能放在五年前,节目组也不会想要邀请我。

我也算是参加比赛入行的。2006年我刚上大学,参加了校园里的歌唱比赛,阴差阳错一路比到了录影棚里,没有任何的心理准备,也搞不清楚状况。那时候才大学一年级,还没有好好想过自己未来要做什么事情。

第一次参加歌唱比赛,第一次参加节目录制,想的就是“我上电视了!”“我唱歌好吗?我尽量不要让自己出糗吧!”也完全没有空隙去期待什么,单纯就是“天啊,明天要录影录到三更半夜!”大部分的时间都在想怎么才能好好休息,怎么才可以睡觉。

贵圈|他输掉《中国好声音》,连业内人都不服2006年底,韦礼安参加《快乐星期天》在台湾大学举办的校园歌喉战

比赛完我又休息了一阵子,因为有点被吓到,就想先回去好好念书。后来唱片公司是通过网络看到我的作品。我的伯乐,唱片公司的一个同事,一直断断续续来问我“有没有想要当歌手”,每次我都回复说“我没有准备好,我写歌写的不够好,唱歌也没有到自己心目中歌手要有的标准。”

但他后来讲的一句话打动到我,他说其实没有一个人是完全准备好的。现在回想,我觉得这句话完全正确,因为真的是当了歌手以后,才学会怎么当歌手。

2

好音乐不一定都会被发现。

年少轻狂的时候我会单纯地想,就把歌写好,好听的歌一定会有人听,一定会被听到。接着就被现实狠狠地打脸,好的作品真的不一定会被听到,很多好的作品都被埋没。也不是只有我的作品是这个样子。

我们做一些歌,觉得还不错,最后成绩却没有想象中那么好,这已经是常态了。一首歌受不受欢迎,不是在你,而是在听众。

现在互联网让分众越来越明显,爆红、大火的歌曲,是没有规律的。我一直说一个例子,《热爱105°c的你》,这首歌大家都不知道为什么突然间就火起来了。我之前也有作品,《女孩》,2015年写的,几年后在短视频上突然火了。

没有规则,不知道怎么遵循,那还不如专注在自己的标准里,是为了对得起自己也好,或者做出自己喜欢的东西也好,就继续这样做下去。当机会降临的时候,大家会回头听你以前的作品。

我不会改变创作思路去迎合这些,一个人的脑袋怎么去跟大数据拼。我会告诉自己,有那么多人都在写神曲,我就着重写我自己的东西才会有特色。把自己最擅长的事情发挥出来,其实更重要。

发歌我也会关注一下排名、成绩,但不会对过分在意,当然唱片公司会比较关注这些事情。如果有好成绩,团队会跟我说,那就很开心。但对我而言,做完一首歌,我的关注点就立刻转移到下一个作品了。

二十几岁刚入行的时候,我最怕的一件事情就是讲错话。现在出道久了,也大概清楚了那条界限在哪,就愿意让自己的性格跑出来,展现得越来越多。

不过这个时代有个好处,不管是歌手、演员,展现真实的样貌,受众反而更喜欢。不管是上综艺节目或者拍短视频,自己录vlog,都是展现真实样貌的方式。站在创作人的角度,作品就是我的小孩,有任何方式可以让更多人去认识我的孩子们,我都愿意去尝试。

贵圈|他输掉《中国好声音》,连业内人都不服韦礼安常在微博分享vlog

3

真正把做音乐当成职业之后才发现,创作跟生活是分不开的。

我的工作没什么上下班之分。歌手好像有上台、下台、回家卸妆的时候,但是创作这件事情,它是持续不断的,脑袋自然而然就会一直想。

好像也不能说什么时候比较高产,确实会有那种灵感枯竭或者瓶颈期,就是写不出歌来。但从几年前开始,我就意识到,职业的创作人不能等灵感来——灵感是需要找来的,需要采集来的。不能依赖灵感写歌,这是职业的要求。

我喜欢每天早上出去溜达一下,骑脚踏车到处晃,认识一下附近的环境。大脑需要很多新的刺激,在路上碰到的人,发生的对话,都是新的刺激。人在移动的时候特别容易有灵感,录一些东西回到房间就可以整理起来,开始写歌。

刚入行的时候,我认为创作就是要窝在家里,坐在书桌前面,一直抓脑袋,把它慢慢挤出来。但这样大脑反而容易被卡住。后来发现其实应该往外面走,走出房间,去接受新的事物,灵感就会自然而然出现。在上海街头骑单车的感觉非常自由,没有人会认出我。我喜欢这样,隐身于日常生活之中。

进入30岁之前,我蛮焦虑的,感慨时间过得好快。当时会觉得,不管是在作品上或者能力上,好像跨过30岁就必须要变得非常非常成熟。我想把吉他练到最好,我想把唱歌唱得最好,我想写歌写到最好,我要到达世界级的水准——当然并没有。也会拿自己和同龄的其他歌手比,难免会有一点急,担心落后了。

过了30岁以后,反而会跟自己说,照自己的步伐去走就可以。毕竟,音乐要去评判胜负优劣蛮难的,运气也占一部分。结果怎么样,我不会太上心。索性回到音乐的本质,作品能不能被留下来才是重点。

(来源:腾讯新闻)

*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点击此处在线阅读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