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凯歌毁了《长津湖》?那是你们没有看懂他的良苦用心
作者:admin浏览数:2021-10-07
点击此处在线阅读 >>>
到写稿之前,《长津湖》已经突破了30亿票房,预测票房也是一路上涨!
然而在上映的这些天,有关《长津湖》的恶评是层出不穷。
从刚开始攻击吴京贩卖爱国心,到陈凯歌毁了《长津湖》。
总之这些网友总能找出很多奇葩观点来佐证自己的言论,如果仅仅是吐槽到还好。
毕竟《长津湖》是一部商业电影,它无法做到十全十美让让所有人满意。
在言论自由的互联网环境之下,理智的讨论不仅不会影响到《长津湖》的票房,反倒会让激发出网友对于电影正向理解,所谓越辩越明就是这个意思。
然而很多不理智的网友压根就不从实际角度出发,在没有任何证据或者是理由的情况下就给《长津湖》打上“烂片”的标签。
此番举动可谓是在是把这群奋斗了将近一年的主创团队寒了心。
这些天吴京被喷得体无完肤之后,很多网友又开始把矛头对准了陈凯歌,并且根据陈凯歌负责拍摄的电影镜头罗列出了三大罪状:
一、把战争戏当爱情片来拍
很多观众吐槽陈凯歌拍得“烂”是因为,陈凯歌在影片中添加了这样一组镜头:
由于军令紧急,伍万里和战友来不及拿过冬的棉衣匆匆忙忙赶上火车。
这时候后勤人员追着火车赶紧给战士们投送过冬的衣服,一位年龄的女孩子在情急之下把自己的红围巾丢给了年龄不大的伍万里。
很多观众看到这一幕后表示莫名其妙,说好的战争片怎么突然变成了爱情片的既视感,更有甚者表示这组镜头完全可以删除。
真的是这样吗?陈凯歌安排这样一组镜头真的多余吗?
当然不是!
大家都知道《长津湖》总共有三位导演,陈凯歌负责文戏部分,林超贤负责打戏部分,而徐克负责大场面特效等场景。
一部优秀的电影包含多种元素与起承转合,单一枯燥的叙事场景只会让观众产生疲态心理。
《长津湖》的武戏很精彩但文戏同样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如何在战争场景中激发观众的感情,这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因为受限于当时的时代背景和生活环境,导演必须要在尊重历史背景的前提的来安排一系列的镜头。
“红围巾”在很多人的认知中是男女双方情投意合的象征,恰恰相反。
那个时代的红围巾还没有被赋予这种含义,很多人出门都喜欢戴红围巾,是因为当时的红色不仅颜色鲜艳,更代表的是一种革命成功后的新中国。
抗美援朝发生在建国初期,那时候的红色拥有很强的时代色彩。
家家户户在都喜欢给自家里边添置一些红色的物品,比如红色的搪瓷洗脸盆、红色的暖水瓶、红色的床单、被套(偏红色)等等。
而且红围巾本身就具有吉祥、平安的意思,丢给战士们红围巾并不是说这位女孩子看上了伍万里,而是希望这些年轻的战士能够平平安安、凯旋归来。
其实陈凯歌在接受采访的时候就曾说过:抛红围巾的女孩以及红围巾象征的不是男女之间萌生的情愫,而代表的军民一家亲,红色象征祖国和国旗。
如果大家仔细观影之后就会发现,这组镜头是整场电影里边出现过年轻女演员的唯一镜头,战争戏不能有太多的儿女情长,这一点陈凯歌比谁都清楚。
陈凯歌之所以在抗战前期安排一组镜头,很大程度也是为了侧面体现战争的残酷。
国内和平稳定的生活与国外战乱纷飞的环境形成强烈的对比差。
这位女演员的唯一镜头就像冬天里的一枝红梅一样,让观众印象深刻,也给了战士们临行前最后的慰藉。
至于网上观众说的什么儿女情长,实在是太肤浅,伍万里和这位女同志面都没见过哪来的情?真是现在的烂片看多了,看到一男一女的画面就想当然的理解成了偶像剧。
二、万里长城油画
这点也是颇具争议的一组镜头,很多网友称之为“五毛钱特效,不能再多了”,而网友们给出的理由也很简单明了:特效太假,不明白这组镜头到底有什么意义。
《长津湖》总耗资13亿RMB(约2亿美刀左右),这样的拍摄资金放在国内属于Top级别,电影中的所有特效都是国内外的顶级制作团队。
不过这部影片区别于国外纯特效电影(例如:《复仇者联盟》、《阿凡达》等等)。
因为《长津湖》的侧重点在于描述历史现实,拍摄场地都是实景,只有飞机、空袭、枪林弹雨这种镜头才会使用特效加持。
所以这部影片的性质为现实战争片,并不是科幻电影。
但是很多网友却总是拿着特效镜头太粗糙来说事,尤其是伍万里拉开车厢这组镜头。
更是被吐槽得尤为严重中,“五毛钱特效、还掉帧、假的不能太假了”,但是我们回过头来仔细想想,这组镜头真的有网友说得那样不堪吗?
小迁觉得并没
那样粗糙!
首先这组镜头展现出时间段应该是在是在黄昏傍晚,如果不采用特效,而是用实景拍摄,压根就没办法将万里长城的全貌拍下来。
而且当时所处的环境是在火车上,难道剧组不会调个色度吗?
当然不是!
万里长城之所以是这个暖色调就是为了和之前伍千里回家乘坐小船时的色调相呼应。
伍千里那组镜头象征的是“家”,而万里长城则象征着“国”,两组镜头前后呼应表达出志愿军战士心中的“家国情怀”。
刚刚小迁也曾说了,还未到达战场之前的镜头是让观众感觉特别舒服的暖色调。
但是到达战场之后,整个场景的色调就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白茫茫的雪山下寒风萧瑟,志愿军战士面对的不仅仅是敌方危险还有恶劣的天气环境。
前面两个场景都安排在了傍晚,其实也在侧面预示着志愿军战士接下来将要面对的是无尽的战争黑暗。
根据以上的情景来判断,陈凯歌之所以把万里长城色彩描绘得如此夸张应该是故意而为之。
虽然特效镜头烧钱,但剧组也没必要穷到省下这个镜头。
还一点就是,万里长城这个镜头应该是抗战前和到达战场后的过渡片段。
电影最忌讳的就是用文字来表达即将发生的事情,聪明的导演会利用电影镜头来间接传达信息。
像这种用道具来象征某些事物的手段就是陈凯歌经常惯用拍摄手法。
例如在《演员请就位中》,陈凯歌改编的《海洋天堂》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
在剧本中,姐姐买的花象征“生命”。
鱼缸里的金鱼象征着对于“生”的希望。
姐姐拿掉枯萎的花,换上生机勃勃的鲜花,象征姐姐对生命的渴望。
弟弟看着金鱼、咬着苹果,停顿注视着一切...
一段简短的镜头将姐弟两的心理状态用外界事物不断放大。
这种悄无声息的语言镜头需要观众用心去理解,需要仔细去揣摩观看。
电影需要观众去讨论和揣摩,慢慢了解导演这样做的意图。
如果所有电影都像《逐梦演艺圈》空大无脑,就不会有这样流传经典的《霸王别姬》了。
这也是为什么陈凯歌能够成为《长津湖》开篇导演,因为万事开头难,电影也一样,如果没有一个精彩的开头,就无法将观众带入电影环境中。
三、“刘秘书”牺牲
“刘秘书”的牺牲同样是很多网友吐槽的一个点,倒不是因为黄轩的演技问题,而是很多网友觉得没必要。
这个镜头在整部影片中显得非常生硬,好像是被故意安排进去的一样,即便是被删掉也不会影响《长津湖》的节奏。
不过“刘秘书”被安排进去肯定有导演的道理,因为电影讲究的是详略得当但不会浪费一个镜头。
就好像麻雀虽小,五脏必须是俱全的,“刘秘书”的牺牲在影片中的存在感并不强,但却起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
我们在影片中看到“刘秘书”牺牲只因为为了抢救地图,而不幸遭到了飞机的轰炸。
大家都知道“刘秘书”身份特殊,为了不被得到特殊照顾专门化名为“刘秘书”进行电台工作。
“刘秘书”的牺牲让所有人感到惋惜,但是他的不惧牺牲、一切为民的精神才是电影想要传递给观众的真正意图。。
我们影片中可以看到,“刘秘书”其实是完全可以有得到特殊照顾的权利。
但是刘秘书并没有使用,即便是遭遇美军空袭之后,“刘秘书”心中想的还是抢救地图保护前线战士。
电影之所以会安排这个镜头不是让观众觉得“刘秘书”牺牲得有多么伟大,而是想让观众明白“刘秘书”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前线的战士和国家。
每一位志愿军战士都值得我们尊敬,我们之所以现在能够生活在和平稳定的国家,都是先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没有一部电影能够做到十全十美,《长津湖》作为一部商业电影已经做到了最大努力,里面有一些瑕疵希望大家能够理智对待。
希望观众能够明白陈凯歌导演等人的良苦用心,理智的讨论会让电影激发二次生命力,无脑攻击只会让这群奋战了将近一年的制作团队心寒!
END
点击此处在线阅读 >>>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