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半部哭到不行,后半部笑岔气,《我和我的父辈》不止好看而已
作者:admin浏览数:2021-10-01
点击此处在线阅读 >>>
我哭了,在看完这部国庆档王牌系列前半部后,眼泪止不住地往外流。
问题是,电影还有后半部。就在我还开始懊恼自己只带了一包纸巾就敢进电影院时,腹部突然抽抽了一下:啊,笑太大力,肚子笑岔气了。
这就是我看《我和我的父辈》时,身体写给影片最直接的影评。
笑中带泪、喜极而泣,这国庆大片把我给整得,整个人都缭乱了。
真不是喝多,而是这部电影,太丰富了,说一部顶四部电影,也一点不为过,是它了——
《我和我的父辈》。
国庆档双雄之一,一上映口碑就高开高走,猫淘点映评分9.5,豆瓣四星五星的不少,看阵势,8分没跑,起码和系列前两部口碑持平。
票房接近破亿,紧追国庆档领跑的《长津湖》。
这, 是预料之中。
同时,它又给出了太多意料之外。
之前许多观众对于影片最大的疑问是:吴京首次执导短片,沈腾、章子怡首次执导电影,到底行不行?徐峥成了这个系列的“三朝元老”,会不会出现创作疲态?
第一波口碑给出的答案,却是出人意料地稳。不是新导演完全没有瑕疵,而是影片带给观众的惊喜,远比遗憾多。
随便从某瓣上摘几条——
有影迷说,“这个系列真的是一年比一年精彩,国产电影正在崛起。”
还有影迷重点点评了章子怡那篇说,“戏剧张力好足,出乎意料地好看,最重要的是它足够细腻动人,母亲的梦想被女儿实现了。”
某知名社交平台有影迷说,“感觉一次性看了4部风格不同的电影,情绪从悲壮、感动到开怀大笑。大家都能从中找到自己喜欢的地方。”
还有影迷特别提到,全场所有人都等到电影最后一刻才缓缓离开。
翻看了这么多这样的评论,应该说,观众是英雄所见略同。而对我来说,这部影片给我的,比我最初期待的,要多得多。
到最后,它也再度拓宽了很多人对主旋律献礼影片的认知。一部主旋律拼盘大片,到底怎么做到又好哭又好笑的?
1、《乘风》,吴京的燃
《我和我的父辈》和过去最大的不同,就是四位导演,从战争年代建设年代改革开放近未来,一步步拍过来,笑点、燃点,泪点,嗨点,在不同故事中比重也各有不同。
打头阵的,就是吴京的《乘风》,一部热血澎湃的父子抗战片。
片中冀中骑兵团的故事,改编自真实事件,团长马仁兴(吴京 饰)与通讯员马乘风(吴磊 饰)确有其人。
这题材,显然是吴京的擅长领域——战场,骑兵,铁汉柔情。
事实上,他一出场就又带出了战斗年代军人的样貌和精神头,但,吴京聪明的地方在于,利用自己自带的符号去迷惑观众,甚至创造了故事的戏剧性转折。
因为吴京的电影形象就是能打打不死,所以观众看他的戏,心理预设就是他们很厉害,他们不会死的。尤其是,当吴磊饰演的少年乘风骑着骏马飞奔而来,英姿飒爽、朗若星辰,观众的预设更加是:少年英雄不死。
而且吴京和吴磊饰演的父子在交流感情的时候,也有那种“中国式父子”的特点,所以当故事中叛徒暴露了骑兵团的位置,引来日军进攻,但此时骑兵团却要掩护村民转移,观众的第一反应肯定是:父子联手大败敌军,最后父子解开心结。
但,因为吴京在片中的一个选择,故事的结局,会令所有人感到巨大的意外,甚至是悲伤。
不过,吴京,始终是吴京。
所以章节的最后,还是出现了千匹战马从草丛里杀出,吴京举着骑兵团的战旗,冲进日军阵营的高燃段落。
这一仗,不仅将视觉冲击推至顶峰,更在冲锋、厮杀、血战中,将吴京想表达的主题传递无遗:用生命来言传身教。
吴磊、魏晨表现都很好,张天爱的村姑都很好,但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还是吴京。
他一出场,就发挥了“定场”作用, 三个表演细节令人叫绝。
第一,发现儿子帮老百姓干活时偷懒,一脚把他踹进河里,然后哈哈一乐,父子情打出来了。
第二,对儿子说出,“你爹我对得住天下人,我对不住你娘啊!” 看似煽情的台词,从吴京嘴里说出来却一点都不油腻。
第三,也是故事的情感最高潮,作为军人,在群众的安危和孩子的生死之间选择之后,所有人都在村口盼着乘风归来。
结局不剧透,但吴京只身走到了芦苇荡,放声痛哭。
故事惨烈,但只有惨烈,才符合史实,众人皆知骑兵团在抗战时期让敌人闻风丧胆,但故事另一面史:在保家卫国的同时全团大部分战士也英勇牺牲了。
吴京本想给儿子上的这一课,也因为这场巨大的意外,变成了我们了不起的战士们用牺牲,给所有人上的一课——“已许国再难许家”。
2、《诗》,章子怡的诗。
一首章子怡浪漫的“欺骗”之诗。
在故事结构和反转程度上,这一章,与吴京部分有异曲同工之妙。
但章子怡的女性导演身份,又为这个故事注入浪漫而细腻的女性叙事。
这个故事讲的是上世纪六十年代,我国研制长征一号火箭,发射首颗人造卫星的故事。
当年工作者们对自己的孩子几乎全都是“放养”式,直到有一天,儿子发现爸爸很久没回家,却还一直坚持给自己写诗。
相比吴京式的热血澎湃,她的落点更轻柔,也格外地扎人。
最精彩的,都是细节。
章子怡饰演的母亲,吃饭时依旧会摆上四副碗筷,一切照旧,可没人理解她默默掩盖的秘密。
同时,她还要对孩子隐瞒她的工作:火药雕刻师。一份当年火箭发射必不可少,又必须“与死亡共舞”的职业。
这个章节的影像风格,确很容易让人想起当年的张艺谋,黄和蓝主导的主色调,很足的中国风味道,开篇的长镜头也一下子把人拉到1969年那个艰苦建设的时期。
但章子怡还是做出了自己的风格:绵里藏针。
从表面看,故事的前半部分就是很常见的苦情戏,黄轩再次饰演了一个自我牺牲的好父亲、好人。
但是当片尾“诗”的全文终于呈现给观众时,那种极度浪漫的意境,又瞬间完成了整部戏的升华。
而无论是把航天工作比作写诗,还是母亲对孩子用孔明灯来解释火箭升空,那种极度的中国式的浪漫,其实都在为章节的大结局,做出浪漫的铺垫。
到最后,当所有汇聚的情感一瞬间释放,前后两代航天人的命运被完美承接的时刻,观众很难不被感动。
我特别喜欢章子怡有一场饭桌戏的表演,当女儿夹了一筷子菜给已经不在的父亲,那一刻她的眼神,那片刻的放空,一个细微的肢体语言,就完美传递出巨大的情感张力。
所以虽然这一章,没有快节奏的剧情,也没有刺激的视觉场景,但却有可能是四章中给观众惊喜最大的一章。
而是否被打动的关键,就在于你是否理解片中的中国人的浪漫:把写给亲人的《诗》写入无垠宇宙。
3、《鸭先知》,徐峥的“俗”。
一出徐峥“俗”套又不俗的荒诞喜剧。
徐峥已经成为这个系列,定盘心似的存在。
虽然看起来好像很老一套,依然是黄色复古色调,依然是上海弄堂里的小人物喜剧。
甚至连儿子都依然是小戏骨韩昊霖,老婆也不找别人了,就找陶虹来演。
徐峥藏在光影里的小心思又清晰可见:调色和摄影,纵深和构图,谁说不像“韦斯·安德森”。
故事也依然是徐峥长在骨子里的调调,从群像,到个体,时代春江水暖,徐峥饰演的这个倒霉爸爸“鸭先知”。
问题是,它依然动人。
故事其实改编自1979年中国第一个电视广告“参桂养荣酒”诞生的故事,徐峥饰演的药厂销售科科长,为了把滞销的药酒卖出去,决定开拍中国大陆第一支电视广告。
听故事就很徐峥,果然笑点设置也充满了徐峥的市井幽默+结构喜剧风格,就是那种咱们不急,就慢慢戳你的笑穴,越往后面包袱越多,最后像滚雪球一样滚到最后,让你笑到肚子痛又有点想哭的感觉。
比如,儿子一开始在教室朗诵作文《我的爸爸》:“我的爸爸叫赵平洋,他的头很大。”
后边站着陶虹。
重点提一下徐峥和儿子假扮路人在公交车上“做广告”,最后被贾冰饰演的“老对头”揭底的戏,爱咳嗽的观众最好避过,因为我怕你会笑到把肺都磕出来。
徐峥饰演的依然是又贫嘴又善良的小老百姓,同时面临着捍卫一个父亲尊严的考验,既要带着儿子干一件大事,又不能让儿子看出自己其实心里也没底,这种矛盾的情绪,将父亲的尴尬全带了出来。
在宋佳、欧豪、陶虹、贾冰、沙溢夫妇的配合下,徐峥韩昊霖在片中依然特别松弛、自如、毫无压力,再加上各种荒诞的情境,就特别地滑稽,但关键时候,又带出一股小人物和市井的暖意。
强戏剧性的故事,流畅的线性叙事,梦想和现实之间的反差营造的喜剧效果,处处娴熟无比,工整到位,足够让观众会心一笑。
我最爱徐峥的一点,就是影片摒弃了过去主旋律习惯硬煽,猛煽的毛病。也不讲太多大道理,就聚焦于普通人的生活,笑点,情怀,温情,国家发展,应有尽有,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体现出来,。
一如既往地在现实里拥抱浪漫。
在主旋律中注入一腔世俗豪情。
所以徐峥的俗,不是俗套的俗,而是世俗的俗,最后这个章节,也确实不俗。
4、《少年行》,沈腾的嫩
都是喜剧,相比徐峥的老练,第一次当导演的沈腾很嫩。
嫩,但未必嫩得不好看。
故事看起来就很嫩:2021年深圳,单亲家庭的孩子,迫切需要获得父亲的帮助。于是来自未来的机器人沈腾来了。
嫩,但好笑啊!
沈腾前脚穿越时空砸到地上,后脚就碰上了 “沈马组合”的马丽。
所谓喜剧王牌组合的意思是:所谓一见你俩就笑,绝不是浪得虚名。
很多观众一上来就被马丽锻炼那个场景“笑吐了”。接下来一句“这是喜欢cosplay呀!”再度笑翻全场。
虽然故事相比过去的开心麻花更像星爷的《百变星君》+《长江七号》,但笑点绝对开心麻花,这一章不单是整部电影里笑声最密集的段落,还有沈腾式致敬经典,比如《这个杀手不太冷》。
顺便说一句,艾伦、辣目洋子、常远、张小斐的出场应该都不会令你失望,重点推荐辣目洋子推厕所的段落。
电影笑点是真的密集,从小区里的“不要命式”锻炼,到4S店买车,再到“父子联手”横扫校园运动会,每一段都重击在观众笑点上。
但沈腾其实玩的是悲喜剧。
尤其是最后那个穿越时空后的反转。儿子变成了父亲,父亲变成了儿子。
什么意思?自己看。
一句话,沈腾作为新人导演确实没有沈腾那么老练,要说瑕疵,整部短片确实不少,但就一点:笑点也真的多。
不管故事成熟不成熟,他们就是能让你笑。所以在笑到肚子抽筋的同时,也祝福新导演沈腾的导演功力能在磨练中成长。
5、看完最大的感受:“感同身受”
到最后,从抗日战争一路看过来,横贯近百年的时间,影片风格也由沉重到逐渐轻松活泼,最后是爆笑收场。
扎实的品质,证明影片依然稳守国产第一合家欢电影的位置。
但好笑未必肤浅。观众反倒在平民化的视角中,感受到抵达情感的同频共振。
那就是——我和我的父辈。
为了抵达这个主题,不同的导演采用了自己最擅长的手段,比如吴京是硬桥硬马。
看影片的制作阵容就明白了: 动作指导:袁和平;美术指导:霍廷霄(《霸王别姬》《英雄》);摄影指导:黎耀辉(《花样年华》《无间道》);剪辑指导:张嘉辉(《战狼》《流浪地球》《叶问》)。
《乘风》里的战马大战,全程实拍,超过200匹马,反复冲锋。
吴磊提前一个月训练骑马。
演员表里还有一个观众熟悉的名字:孙德胜扮演者江水,《亮剑》骑兵团重归战阵。
这是吴京试图用万马奔腾找回历史烟云里的父辈。
徐峥呢,取材自生活,前面我笑得前仰后合,后面泪光闪闪,塑造出一个不断出糗、落寞,以及面对儿子时必须强撑起场面的父亲……
这是徐峥 用市井平凡笔墨,营造出观众记忆里的父亲。
整部电影的神来之笔,则是66岁陈道明在章子怡篇故事结尾惊喜亮相,眼中闪烁的泪光把观众都感动了。
67岁李雪健在沈腾章节声音颤抖着宣布成功。
还有71岁张艺谋在沈腾段落里那句超豪气的台词。
当三位重量级电影人齐出,不仅让影片的质感瞬间拉满,更以一个绝妙的彩蛋,让影片的拍摄本身,变成了一部电影人《我和我的父辈》。
到最后,无论你多大年纪,每个中国人,或多或少都能找到这些故事里和自己的父辈的重合之处,这种共鸣,也会汇成浓浓的亲情。
所以当片尾曲王菲的歌又将四个故事重新带出,许多观众都在最后集体破防。
原因就是影片再次选取了中国人最大众化的认知之一的“父辈”,
父辈是什么样的?想必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答案。
影片也并不是为了回答这个问题,它只是将每个人的父辈都可能发生的事情展现出来。
我们可能也不会有一个当骑兵团团长的爹,不会遇见沈腾这样的机器人“爹”,但我们都有自己爱着和爱着我们的父辈。这就是为什么观众能够在不同的故事中找到同样的共鸣。
最后要说的是,影片中的父辈,也不止是指我们现实生活中的父辈,而是将近百年的历史画卷拉开,引出那些曾为新中国努力奋斗过的、在新时代奋勇争先过的先辈们。
从《乘风》中保家卫国的父辈,到《诗》中为了祖国航天事业无私奉献的两弹一星先驱,这些父辈最终构成一个整体。
所谓盛世中国,就是一代又一代人的父辈,筚路蓝缕,一步步创造出来的。
而《我和我的父辈》,试图描述的,正是那些父辈的故事,而这些真实的、生动的细节记忆,远比那些口号来得实在。
由于多位新导演的加入,比起系列前两部,也许这一部不是那么的工整完美,但依然那么好笑,好哭,又好看,最后,还能让观众思考点什么。
这也再次证明,只要把足够真诚的东西呈现在银幕上,就足够柔软,也足够动人。
那么也许在国庆这个特殊的节日里,带父辈们一起走进影院,就是你和你的父辈,在这段温暖时光里,属于你们自己的动人故事。
点击此处在线阅读 >>>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