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徐坤粉丝为什么敢于围攻媒体?不奇怪,娱乐圈就是道德“洼地”
作者:admin浏览数:2021-09-04
点击此处在线阅读 >>>
蔡徐坤因“贷款发歌”遭媒体曝光,一时间成了舆论的众矢之的,工作室不得不出面道歉。与此同时,曝光蔡徐坤的媒体也被围攻了,只不过出手的人却是蔡徐坤的粉丝。
尽管围攻媒体的近万个账号已经被处理了,但相信还是有很多人会颇为不解,蔡徐坤粉丝为什么敢于围攻媒体呢?
曾几何时,凡是不道德的行为被媒体曝光了,当事人都会夹起尾巴做人。但不知道从什么开始,娱乐明星变成了例外,即便是媒体也批评不得了。只要有媒体点名批评某某明星,粉丝就会跳出来各种抹黑,指责媒体是营销号、收了黑钱之类的。
不违法即可成了趋势
可能在很多人看来,这只是粉丝文化的乱象,实则在表面之下还隐藏着更为深层次的问题。回溯近些年来娱乐圈的大事件,会发现存在着某种趋势,而这种趋势正是一切的根源。
例如明星的天价片酬,早已引起了大众的不满,口诛笔伐的声音也是一浪高过一浪。但直到如今,这种势头依旧没有丝毫收敛的迹象,明星们依旧是我行我素。
再比如说“牛奶打投”事件,暴露出了粉圈集资行为的种种弊端,在社会上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可是在“牛奶打投”事件之后,那些明星后援会还是一如往常,该集资还是集资。
另外由于付费点播的事情,《扫黑风暴》的播出平台也被点名批评了。可是当同平台的《云南虫谷》上线后,付费点播还是被安排上了。总而言之,任凭千夫所指,我自岿然不动。
仔细琢磨了一下,不难发现其中的规律。只要是不违法,哪怕是被唾沫星子淹死,娱乐圈中的资本、从业者乃至粉丝都死不悔改。人们常用“天花板”来形容某件事的最高标准,而“地板”则是相对应最低标准。可是在道德方面,娱乐圈却是不折不扣的“洼地”,不违法成了为人处世的标准。
艺人的“前世今生”
可能有人会说了,不违法等于遵纪守法,还想怎么样啊?
如果是普通人,以不违法作为为人处世的底线,说实话还有情可原。但对于明星来说,那就是德不配位,没有资格成为他人的榜样。即便是那些拿着所谓合理片酬的明星,其收入也远远超出了国民平均所得。用老百姓的话来说,拿多少钱干多少活儿,试问这些明星到底为社会做了哪些贡献?
明星即艺人,艺人在旧社会被称之为“戏子”。显然这个称呼带有贬义,那么有没有 人想过,那个时候的人为什么会歧视艺人呢?
在个人看来并非毫无道理,旧社会生产力低下,包括很多直接劳动者都会经常食不果腹。相比之下,不能创造衣食住行的艺人,自然是要矮人一等了。用赵本山小品中的话来说,吃喝都没有了,你还臭美啥?
当然了,现在的生活好了,绝大数人都衣食无忧了。这个时候大家才有钱有闲去享受精神需求,像追追剧、听听歌之类的。正因为有了需求,艺人们的身价才会水涨船高,社会地位也得到了提高。但有一个本质没有变,那就是艺人依然不直接创造衣食住行,今时今日的成功是建立在广大直接劳动者的辛勤付出之上。
既然在物质上无法匹配自己的高收入,那么就理应从力所能及的方面着手。鉴于有相当一部分人把艺人视作自己的偶像,那么艺人就应该以极高的道德标准进行我约束,继而向社会传递正能量。
有样学样的粉丝
可如今看来,要求艺人洁身自好,在某些人眼里反而成了刻意刁难。究其原因,无非是艺人的道德“洼地”起到了反面示范的作用,让粉丝误以为这是理所当然的。有句叫“常在河边站哪有不湿鞋”,总是踩着道德的底线走,一定会有踩过线的那一天。于是当吴姓加拿大艺人的龌龊行径曝光后,粉丝依旧毫无底线的维护,甚至公开叫嚣对抗社会公理。一些所谓名人,更是大放厥词称吴姓加拿大艺人的所作所为是给粉丝的福利,毫无顾忌地暴露了自己的低级趣味。
只看重利益的资本
对于娱乐圈中的资本来说,并不在乎艺人和粉丝的道德底线在哪里,看重的只有利益。诚如本人多次在文章引用的那段话:
“如果有10%的利润,资本就会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资本就能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资本就会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资本就敢践踏人间一切法律;有300%以上的利润,资本敢犯任何罪行。”
艺人们的劣迹、粉丝们的任性,娱乐圈中的资本可谓是心知肚明。以偶像养成类节目中的集资打投来说,正是各家平台制定的规则、提供的渠道,因为赚得就是这份儿钱。只要相关法规一天没有实施,任凭舆论如何去谴责,都不会放下手中收割韭菜的镰刀。
结语
如此一来,资本、艺人和粉丝就成了三位一体,从而导致了娱乐市场眼下的乌烟瘴气。只要娱乐圈这片道德“洼地”不被填平,乱象是无法被根治的,因为总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就像微博账号,封了大号还可以申请小号,永远都是无穷无尽的。
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点击此处在线阅读 >>>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