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盟下载

  • 应用分类
  • 游戏分类

从疫情倒逼上线到后疫情时代井喷,“云演艺”何去何从?

作者:admin浏览数:2021-08-22

点击此处在线阅读 >>>

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中国的演出行业遭受到了巨大打击。多轮的疫情反复,国内多地的剧场、剧院、电影院及演出团体也都被迫做出了相应的措施和暂停演出的决定。据行业不完全统计,因疫情取消或延期的各类演出达数十万场。

线下演艺受到冲击,线上演艺乘势而起,“云剧场”“云演出”等在线演艺成为演出行业竞相绽放的舞台。2020年无疑是云上演播井喷的一年,在5G赋能、视觉技术升级的加持下,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题材多元,海量的在线演艺内容给了广大观众更多元的选择,也让重创中的演艺行业逐渐回暖。

从疫情倒逼上线到后疫情时代井喷,“云演艺”何去何从?

第十四届音乐盛典咪咕汇 图片来源于央广网

但“云演艺”的爆发式增长并不是绝对值,疫情出现时爆发,线下演出复苏后降温。正当线下演艺逐渐复苏,“云演艺”势头归于平淡之时,今年7月南京新一轮疫情向全国蔓延,一场2000余人观看的演出《张家界 魅力湘西》也因出现病例再次被推向风口浪尖,迫使线下演出再次收紧,又再次倒逼从业者对于“云演艺”的重视和探索。“云演艺”在疫情时代的走向为何?在后疫情时代又将如何常态化平稳发展?

被迫“上云”到主动谋变

疫情爆发,演艺行业被突然按下暂停键,摆在经营者面前的压力也与日俱增。一方面,因疫情取消、延期的大量演出需要重新根据场馆排期、剧团档期重新安排;另一方面,受政策影响,低上座率情况下大多数演出都处于“不演亏钱,演了亏得更多”的状态。

而相对于传统线下演出,线上的表演有天生的优势:低成本、门槛低、互动好、随时随地观看……

捉襟见肘的情况,线上演出的优势使行业选择走上“云端”。在短时间内,一些经营者迅速推出了一些丰富大众文化娱乐生活的演出内容,但此阶段的线上演播更像是线下内容的搬运和转移,并未细致考虑网络受众的需求、小屏幕的特征,在后续商业模式构建方面更是刚刚起步。

“原先演出一张票几百块,有时候都一票难求;现在线上门票9.9,买票的观众仍然没几个。”北京某民营戏剧社执行导演一脸愁容。

这些演播内容大多被视为公益,很多制作方推出的付费点播演出也因观看者寥寥无几,止步于简单试水,有的甚至不得不放弃。

确实,把演出搬到线上,不是架一台摄像机拍摄那么简单。简单地将传统线下演出挪到线上直播,观众观看的氛围感无法与线下演出带来的现场冲击感很难相提并论,这种“搬运工”行为较难产生轰动效果。

鉴于此,一些被迫“上云”的制作方也开始主动求变,开发数字化演艺产品和将演艺资源数字化。从最初单场演出线上试水,到深化“演出+科技”提高内容品质,再到有主题、成规模的演出季出现,“云演艺”领域不断升级。

从疫情倒逼上线到后疫情时代井喷,“云演艺”何去何从?

《等待戈多》剧照 图片来源于羊城晚报全媒体

2020年4月5日,中国首部线上戏剧《等待戈多》在腾讯视频艺术频道直播首演。演出第一幕便吸引了超过19万观众同时在线观看,相当于一个大剧场巡演一整年才能达到的入场观众数,创下了中国话剧最多单场观演人数的纪录。其独特新颖的创演方式和对疫情造成社会问题的深入思考引起热烈反响,成为戏剧界广泛关注的文化事件和公益实践,也是疫情爆发后云演出的一次成功试水。

在剧场停业,演出停演,群众精神食粮匮乏的疫情期间,广州大剧院率先谋变,把网络平台发展为全新的戏剧舞台,打破表演、观演的地域与场地限制,使“线上戏剧”从概念变为现实,为剧场线上化运营提供了不同的思考路径。

随着疫情常态化,演出上云也成为常态化,之前被倒逼上云的制作方也开始主动谋变,积极适应“云演艺”带来的行业变革,思考线上观演到底看得是什么?

从“云练功”“云创作”到“云排练”“云演出”,各地多个文艺院团求思求变,上海芭蕾舞团“云练功”中的“口罩芭蕾”刷遍网络;国家京剧院联合全国18家京剧院开展的“京剧的夏天”线上抗疫展演月火遍夏天;中国歌剧舞剧院首部线上音乐剧《一爱千年》开启“线上先首演、线下再巡演”全新理念……着力探索云演出行业发展新模式。

5G赋能 升级参与感

惬意而温柔的音乐中,湖北武汉演员李帛阳饰演的幸运儿开着车驶过武汉长江大桥,路旁的樱花开得正艳,黄鹤楼昏黄的灯光透着暖意。没有台词,没有动作,只有两旁飞驰而过的樱花,通过直播,借助互联网技术实现不同场景之间的切换,让观众更具现场感和代入感。

“此情此景,黄鹤楼从未如此美丽,让我们看到了希冀,看到了向生而行的力量。”剧目上线后,两晚观众达29万人,引发了社会广泛反响。观众纷纷留言,为中国首部线上戏剧点赞。

从《等待戈多》的成功,不难看出打造一台成功的云演艺,除了制作精良的内容本身外,给予观众沉浸其中的参与感也是必不可少的元素。

2020年,伴随5G新基建、新应用与新消费的快速落地,云演艺也迎来了行业起飞的关键节点。文化和旅游部在2020年11月颁发的《文化和旅游部关于推动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促进演艺产业数字化转型,推动数字技术在演艺产业上的应用,加强演艺机构与互联网平台合作,提高线上制作生产能力,探索线上消费模式,引领全球演艺产业发展变革方向。5G深入发展,5G+8K、AR/VR技术创新,这些为赋能云演艺创造了巨大的机会,为线上演出在用户体验和付费端的突破奠定了基础。

从技术运用带来的视听沉浸式体验的迭代,到虚拟舞台的沉浸式演出,再到与明星的隔空互动。很多出品方正加速探索技术,以打造实现适应5G时代流媒体特征的云演出。

由于“云演艺” 的用户是在云端,如何把云端观众连接成片,并与舞台进行互动,也是这种形式能否被市场接受的关键之一。

后疫情时代的云演艺,进过新兴技术的加持,已经升级为全流程上云,创新优化演艺活动的生产和运营全流程数据,让演艺环节拥有更多“云工具”,例如弹幕上墙、实时连线等互动功能,开始营造沉浸式体验,增强观众参与感和互动感。

2020年4月,美国的著名说唱歌手Travis Scott在直播平台《堡垒之夜》举办了一场“astronomical”的线上个人演唱会,这场仅有9分钟的演唱会,吸引了全球2770万线上观看,刷新了音乐史上同时在线观众的记录。

从疫情倒逼上线到后疫情时代井喷,“云演艺”何去何从?

“astronomical”的线上个人演唱会海报 图片来源于搜狐网

但几个月后,另一场在Tiktok上举办了一场被称作最豪华阵容的线上演出,众多明星纷纷入局,最终却反响平平,同样是豪华的阵容,为何前者能够刷新记录?究其原因,还是精美纷呈的视觉特效和沉浸其中的参与互动。

据了解,这场演出里,随着Travis Scott演唱的进行,整个二次元的世界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玩家操纵着自己的虚拟角色在场景中和偶像一起狂奔,时而沉入海底,时而又被巨大的气浪抛进太空。所有亲身参与这场演出的观众都能加入这一场超现实、疯狂的奇幻冒险中,互动感远超普通的线下演出。每一位玩家又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虚拟角色,在演出场景里跟着自己的偶像自由移动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在任何角度观看Travis Scott的演唱,而Travis Scott完全自由的表演和极强的互动,让这场互动演出满足了所有人对这个奇幻世界的全部期待。

打通渠道链条 探索多元盈利模式

绚丽的舞台特效,超越真实演出的参与感,无疑给观众们呈上了一场视听盛宴,但要一场制作精良的线上演出回本,必须要思索的就是通过何种渠道变现。

经过一年多的摸索,云演艺由原先的公益性,免费观看,观众不买账,不愿意付费,到现在产业链趋向稳定、闭合,正在发生运营模式上的转变。观众付费获得认可,制作形式包容多元,营销模式“与时俱进”,这些现象都在给供给侧改革提出要求。

例如某些官方院团以内容为核心吸引力,通过在某些视听平台上线“云课堂”“云排练”“云导赏”等直播视频,培养粉丝基数,为日后上线付费演出打好基础,打造不以短期变现为目的的长期盈利模式。

在上海芭蕾舞团团长辛丽丽看来,付费云演艺,前提是粉丝的积累和影响力的提升。

从疫情倒逼上线到后疫情时代井喷,“云演艺”何去何从?

上海交响乐团“首席教你学乐器”视频 图片来源于西瓜视频

上海交响乐团推出过“首席教你学乐器”“周末线上音乐会”等众多免费内容,并在20年与腾讯视频签约,打包上线2020-2021乐季的所有演出,付费观看,单场演出票价18元,目前已有多场演出上线。

线上音乐会拍摄、剪辑、支付所演作品的相应版权,都需要投入,但上海交响乐团看重的不是短期内盈利,而是长期的品牌效应。

上海交响乐团品牌总监陆菁说:“互联网可以极大地拓宽观众群。一场黄英音乐会直播,就为上海交响乐团在B站的官方账号涨了不少粉。柏林爱乐投入了巨大的资源建设数字音乐厅,上海交响乐团也在春节期间上线了数字音乐厅,整合资源,为会员提供增值服务,同时也会继续探索付费模式。路还很长,但我们希望能一步一步,培养观众的付费习惯和版权观念。”

除此之外,运营商根据演出内容本身,打造多层次消费模式,最大限度挖掘演出本身IP潜力。

2020年10月28日上线的“2020just18teen黄明昊新歌首唱会”就是典型案例。在首唱会筹备过程中,猫眼演出与腾讯视频云首发协力从舞台制作、内容呈现、互动权益、观看体验等方面对线上演出内容的产品形式进行探索创新。并根据黄明昊的粉丝圈层,贴近粉丝群体的消费习惯,推出青春套餐、富贵套餐、欢聚套餐等包含不同权益的演出消费套餐,探索多层次消费新模式。

从疫情倒逼上线到后疫情时代井喷,“云演艺”何去何从?

2020just18teen黄明昊新歌首唱会 图片来源于中国山东网

猫眼自媒体矩阵更通过以线索猜歌单、亲笔签名套票、纪念票等玩法与粉丝充分互动。最终,5000张祝福留言纪念票一经上线,就在5秒内售罄。

再者,利用网络流量效应,多渠道推广,收取门票费用获得收益的模式也并不鲜见。

例如,由文化和旅游部指导,国家京剧院联手中国移动咪咕公司推出的首部4K高清版的《龙凤呈祥》,运用5G+4K超高清技术,上演了一场精彩绝伦的大戏。在宣传推广渠道上,龙凤呈祥在咪咕、腾讯、优酷、爱奇艺、哔哩哔哩等多平台上线,实行线上付费购票模式。

从疫情倒逼上线到后疫情时代井喷,“云演艺”何去何从?

《龙凤呈祥》5G云演播 图片来源于中国文化报

境内票价9.9元、境外9.99美元,相较于线下门票,降低了消费门槛。截至2月26日,售票3万余张,这个看似不大的数字如果被放置在舞台艺术的线下生态环境,效果更加突出。3万余张票,相当于长安大戏院满场40余场和梅兰芳大剧院满场30余场的观众总量。

多纬度的营销模式给予了后疫情时代“云演艺”行业发展的更多可能,疫情常态,“云演艺”也逐渐常态化,其所蕴藏的技术革新,内容上新,营销创新,未来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但同时,广大从业者在适应“云演艺”常态化的同时,也应意识到,线上线下演出都是整体演出市场的一部分,是尚未进行整合,又必须要融合的大市场,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模式需要进一步探索。

中国演出行业协会会长朱克宁也表示:“演出线上线下融合的主体是线下,网上演播不可能取代现场演出。从业者应创作适合线上线下需求的演出项目,对应线上线下不同的观演习惯,互补线上线下各自的盈利模式。”

责编:李一珊

点击此处在线阅读 >>>

相关文章